西南政法大学:刊物平台凝练特色,办刊水平逐步提升!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,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。刊物平台是加强学术交流、开展理论对话的重要媒介。近年来,我校高度重视培育建设期刊集刊,各学科主办的刊物数量持续增长,学术特色逐步彰显,社会效率和影响显著提升,为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作出应有贡献。
一、主办刊物数量持续增长
目前我校主办的学术期刊有:《现代法学》《西南政法大学学报》。集刊有:《西南知识产权评论》《民法哲学研究》《经济法论坛》《社会法学研究》《司法改革评论》《证据法学论丛》《刑事司法论丛》《量刑研究》《宪法与行政法论坛》《经典中的法理》《社会中的法理》《法律和政治科学》《监察法论丛》《中国-东盟法律评论》《应用法学评论》《中国仲裁论丛》《人工智能法学研究》《国家治理与公共安全评论》《新闻传播学刊》等。
二、刊物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
一是学术认可度高。《经典中的法理》聚焦中外法学经典的深耕细读,获得了中国法理学界的高度关注,许多研究者积极投稿。《社会中的法理》注重社会调查基础,注重推出法学实证研究成果,该刊物已刊登来自巴黎高等师范学校、丹麦奥胡斯大学、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等校师生的文章,受到学界认可。《西南知识产权评论》出版后受到知识产权同行的好评,所刊登的文章为CSSCI收录期刊所引用。
二是学术声誉好。《经济法论坛》已进入CSSCI来源集刊(2012-2013)版和CSSCI来源集刊(2017-2018)版。《经济法论坛》提供了专业学术平台,及时按期推出经济法前沿研究成果,同时将西南政法大学颇具特色的经济法基础理论、农村法治相关研究成果集中展示,推动了经济法学及相关跨学科研究,该刊已经成为经济法学界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学术刊物之一。《司法改革评论》是我校与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会合办刊物,不仅刊登了名家名稿,还培育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,在民诉法学界以及司法实务部门享有盛誉。《法律和政治科学》旨在推动法学与政治学、社会学、公共政策学等跨学科、跨领域深度融合,倡导“大社会科学”理念,鼓励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合作,出版后在法学界产生了积极评价和极大关注。
三是对外传播力强。《中国-东盟法律评论》由东盟国家的高级司法实务官员作为咨询委员及编委共同编辑出版,该刊整合中国和东盟国家法学法律界相关研究领域的一批领军人才,针对中国-东盟自由贸易区热点难点问题,进行深入理论实务分析,在我国和东盟国家产生重要的学术影响。《人工智能法学研究》搭建了人工智能与法律交叉融合研究成果的专门学术平台,集中培育人工智能与法律研究成果,打通人工智能学界与法学界对话通道,为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法治中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持。2019年10月26日,在全国集刊大会上,该刊获2019年“优秀新刊奖”。
四是社会服务能力增强。《中国人权评论》两度进入国家人权文件。2016年6月14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《〈国家人权行动计划(2012-2015年)〉实施评估报告》,其中指出,“西南政法大学自主设置了人权法学二级学科”,在提及刊物平台是指出,“搭建人权学术交流平台,出版《人权》《中国人权评论》《残障权利研究》等学术刊物”。2019年9月22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《为人民谋幸福: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年》白皮书,其中写道,“出版和发行《人权》《人权研究》《中国人权评论》等专业书刊”。《中国人权评论》深化了我国人权理论研究的基本共识,促进了人们对人权事业推进的关注,对当下中国人权状况和国外人权前沿问题进行实证盘点,积极参与国际人权对话。同时,编辑部还创办了“中国人权评论丛书”和“中国人权评论译丛”,连续出版系列学术著作。
10项终止!2020年6月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、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结项情况
最新版!2020年高校本科专业703个!法学大家庭共44个成员,14万毕业生!
关于举办广东省法学会法律风险管理研究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“风险社会与社会治理法治化”研讨会主题征文的函